一、基本概念
環境監測系統是指科學地對某個環境要素,比如氣溫、濕度、空氣污染物、水質、噪聲等進行觀測和統計,歸納和分析數據,以及制定針對性的環境管理和改善措施的系統性技術和手段。環境監測系統的目的是優化環境資源配置,提高環境保護水平,推動可持續發展。
二、監測對象
測量PM2.5、PM10、溫濕度、二氧化碳、甲醛、VOC、氧氣、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碳、臭氧、噪音、風力風向、大氣壓等多項指標。
PM2.5和PM10作為空氣中的主要污染物,對呼吸系統有很大危害;溫濕度影響著人體的舒適度和健康狀況;二氧化碳、甲醛、VOC等有害氣體會對人體造成潛在的傷害;氧氣含量則直接關系到人體的生命活動;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碳等有毒氣體會對環境和人體健康產生嚴重影響;臭氧層空洞會導致紫外線輻射增強,增加皮膚癌的風險;噪音污染會影響人們的正常生活和工作;風力風向則與氣候條件密切相關;大氣壓的變化也會影響人體的生理機能。通過對這些指標的實時監測,我們可以更好地了解周圍環境的狀況,及時發現問題并采取措施進行改善。
三、系統結構
環境監測系統由以下幾部分組成:
1.環境監測裝置:包括觀測站、監測設備和傳感器等。
2.數據采集和處理設備:主要是采集監測裝置獲得數據,并將數據統一處理和評估,生成監測數據分析報告。
3.數據傳輸和處理網絡:包括有線和無線兩種傳輸方式,以及互聯網和內部通訊網絡,將監測數據傳輸到專用數據管理中心,并在后臺完成數據處理和儲存等操作。
4.數據管理和處理軟件:用于數據管理、數據分析、數據共享和出具監測報告等操作。
5.監測數據分析和評估:對監測數據進行綜合分析和評估,通過檢驗、核查、判定和定量分析,預警、預報和提示環境污染狀況,為環境管理、資源配置和規劃決策提供技術支持。
三、作用和意義
1.環保法規的執行和管理。環境監測系統能夠為政府制定環境保護法規提供科學依據,并對執行情況進行監測和評估。
2.環境資源的保護和利用。系統能夠對環境要素的變化趨勢和水平進行實時監測,發現問題及時預警、處理和控制。
3.環境污染和安全事故的預警和應急調度。系統能夠對環境污染程度進行實時監測,預警預報,防止環境污染事故的發生。
4.環境科學研究和技術創新。系統可實現環境數據的全過程記錄、數據挖掘,為環境科學研究和技術創新提供基礎數據和研究成果的支撐。
四、發展現狀和趨勢
1.現代化自動化:自動化程度越來越高,使用傳感器、儀器等實時監測儀器自動采集數據,自動儲存、處理數據。
2.智能化網絡化:實時監測和信息傳輸方式往往使用現代通訊技術和互聯網技術,使得監測精度、速度和效率更高。
3.數據大腦化:人工智能等技術的應用,讓環境監測系統在數據挖掘、分析和管理方面更加智能化,實現數據分析、建模等跨學科的融合。
4.專業化和標準化:系統積極開展質量控制、標準化管理、數據共享等方面,加強與國內外運行經驗的交流與合作,進一步提高監測數據質量。
室內環境監測系統可以支持多項目監測參數,滿足各類應用場景需求。強大的擴展性和靈活的配置方式,可應對多變的室內環境狀態。此外通過大數據管理平臺,將所監測的數據進行統計分析,查看數據的變化過程。通過預警設置,可以及時了解到污染物的發生,還能根據設備點位進行污染溯源。
環境監測技術的應用能夠實現環境質量和資源利用的精細化和高效化管理,推動可持續發展和生態文明建設。在環境保護領域,要進一步加強環境監測技術的研究和應用,充分發揮地方政府和企業在環境保護工作中的作用,落實“依法治污、源頭減排、綜合治理”的原則,進一步提高環境保護管理水平。
實例應用:校園內部署安裝和使用:
環境監測終端和顯示屏是這套系統的核心設備,它們通過聯入校園內局域網(有線或無線網絡)即可工作。安裝配置過程簡單便捷,無需繁瑣的線路鋪設和設備調試。監測數據統一匯集到云系統平臺,再由系統根據用戶配置,發送到顯示屏幕。
用戶還可以通過后臺管理系統,編輯和管理各類廣告和宣傳節目。這意味著學校可以在不影響環境監測功能的前提下,充分利用顯示屏進行信息發布和宣傳教育。例如,在空氣質量較差的日子,學校可以發布提醒師生減少戶外活動的通知;在節能減排宣傳周,學校可以播放相關宣傳片,提高師生的環保意識。